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仍寻旧石筵。
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

拼音

Chí shàng qīng lián yǔ, lín jiān bái mǎ quán.
Gù rén chéng yì wù, guò kè dú shān rán.
Jì lǐ xīn sōng tǎ, réng xún jiù shí yán.
Píng shēng zhú rú yì, yóu guà cǎo táng qián.

注释

  1. 景空寺:襄阳著名佛寺
  2. 融公:已故高僧法号
  3. 兰若:梵语”阿兰若”简称(僧人静修处)
  4. 青莲宇:佛寺美称
  5. 白马泉:寺内圣泉
  6. 异物:指亡故
  7. 松塔:僧人墓塔
  8. 石筵:讲经石台
  9. 竹如意:僧人说法用具

译文

池边矗立着青莲佛殿,
林间流淌着白马清泉。
故人已化作九泉异物,
过客我独自泪流满面。
既已祭拜新立的松塔,
仍去寻访旧日石讲坛。
你生前用的竹制如意,
依然挂在草堂门前。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前后,孟浩然49岁重游襄阳景空寺时。悼念已故僧人融公,体现其晚年佛教思想深化。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并置:青莲宇(生界)vs松塔(死界)
  • 器物见证:竹如意的时间凝固
  • 声景交融:泉声(自然)与泪声(人文)
  • 结构呼应:起于”池上”,结于”堂前”
  1. 思想内涵:
  • 宗教观:对”无常”的体认
  • 生死观:器物不朽反衬生命短暂
  • 记忆观:石筵/如意的情感载体
  • 自然观:泉水作为永恒象征

评价

  1.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
    “‘竹如意’一结,已开王孟禅趣。”
  2. 明代钟惺《唐诗归》:
    “过客潸然四字,说尽古今悼亡。”
  3.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
    “新松旧石之对,具见盛唐律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