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拼音
Běi què xiū shàng shū,nán shān guī bì lú。
Bù cái míng zhǔ qì,duō bìng gù rén shū。
Bái fà cuī nián lǎo,qīng yáng bī suì chú。
Yǒng huái chóu bù mèi,sōng yuè yè chuāng xū。
注释
- 北阙:皇宫北门(代指朝廷)
- 上书:向皇帝进献文章
- 南山:襄阳岘山
- 敝庐:简陋居所
- 青阳:春天
- 岁除:年终
- 松月:松间月光
译文
不必再向朝廷上书,
且回南山破旧草庐。
无才被明主抛弃,
多病致故交稀疏。
白发催人渐老,
新春逼近年除。
满怀愁绪难眠,
松月映照空窗虚。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年)冬,孟浩然40岁长安求仕失败后。通过岁末归隐的自我解嘲,反映盛唐寒士的典型困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反讽手法:”明主弃”的婉转批判
- 时间意象:白发(老)vs青阳(新)的对抗
- 空间对照:北阙(政治)vs南山(隐逸)
- 声景塑造:松月夜窗的孤寂氛围
- 思想内涵:
- 政治观:对科举失意的含蓄抗议
- 生命观:时间流逝的焦虑
- 隐逸观:被迫归隐的矛盾
- 审美观:虚窗月影的孤绝之美
评价
- 宋代刘辰翁评:
“‘明主弃’三字,古今才士同悲。” - 明代钟惺《唐诗归》:
“结句虚字,写尽不遇之魂。” -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
“通首怨而不怒,得风人之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