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拼音
rì chū lí dōng shuǐ,yún shēng shè běi ní。
zhú gāo míng fěi cuì,shā pì wǔ kūn jī。
注释
- 篱东水:篱笆东边的水面
- 舍北泥:屋舍北边的湿地
- 翡翠:翠鸟(一说指翡翠鸟)
- 鹍鸡:古代指一种大鸡(或谓凤凰类神鸟)
译文
朝阳从篱笆东边水面升起,
晨雾在屋后北边湿地生成。
高高的竹林中翠鸟鸣唱,
僻静的沙滩上鹍鸡起舞。
背景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53岁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时值安史之乱平定不久,诗人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以组诗形式捕捉草堂周边的自然生机。
赏析
- 空间结构:
- 横向:东(水)→北(泥)
- 纵向:地面(篱、舍)→空中(云、竹)
- 视角:由低(日出)到高(竹鸣)
-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方位词”东/北”,动词”鸣/舞”
- 色彩对比:红日/青云,翠竹/黄沙
- 动静结合:升腾的云/舞动的鸟
- 情感表达:
- 表面:纯粹的景物白描
- 深层:乱后暂得安宁的欣悦
- 以鸟的自在反衬人的拘束
评价
- 宋代刘辰翁:”二十字中,有无限画意”(《集千家注杜诗》)
- 明代王嗣奭:”此老绝句,另是一副心眼”(《杜臆》)
- 清代李调元:”以画法入诗,唐人绝句之祖”(《雨村诗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