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溪寻故人

孟浩然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武陵迷。

拼音

huā bàn chéng lóng zhú,chí fēn yuè mǎ xī。
tián yuán rén bù jiàn,yí xiàng wǔ líng mí。

注释

  1. 檀溪:襄阳名胜,刘备跃马处
  2. 成龙竹:传说中能化龙的竹(典出《襄阳耆旧传》)
  3. 跃马溪:指檀溪,刘备曾在此跃马脱险
  4. 武陵: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所在地

译文

奇花相伴化龙之竹,池塘连着跃马檀溪。
故人踪迹田园难觅,莫非误入武陵桃源?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45岁隐居襄阳时。诗中包含:

  1. 历史典故:刘备檀溪跃马传说
  2. 地理特征:襄阳檀溪景观
  3. 隐逸思想:武陵桃源情结
  4. 交游状况:寻访隐士友人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今古叠印(跃马溪/武陵)
  • 意象组合(龙竹/马溪)
  • 虚实相生(实景/遐想)
  • 结句空灵
  1. 思想内涵:
  • 对历史传说的诗意重构
  • 隐逸情怀的自然流露
  • 寻友不遇的怅惘之情
  • 盛唐隐士的精神世界
  1. 表现手法:
  • 用典言志
  • 借景抒情
  • 今古对话
  • 留白艺术

评价

  1. 宋·刘辰翁:”‘武陵迷’三字,得襄阳神韵”
  2. 明·胡应麟:”结句超妙,得陶公遗意”
  3. 清·王士禛:”二十字中有无限烟波”
  4. 近人闻一多:”展现盛唐隐逸诗的地域特色”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