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
竹林新笋稚,藤架引梢长。
燕觅巢窠处,蜂喧酿蜜房。
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拼音
xià rì máo zhāi lǐ,wú fēng zuò yì liáng。
zhú lín xīn sǔn zhì,téng jià yǐn shāo cháng。
yàn mì cháo kē chù,fēng xuān niàng mì fáng。
wù huá jiē kě wán,huā ruǐ sì shí fāng。
注释
- 辨玉法师:僧人法号
- 茅斋:茅草屋
- 笋稚:嫩笋
- 引梢:藤蔓伸展
- 巢窠:鸟巢
- 物华:自然美景
译文
夏日法师茅屋中,无风静坐也觉凉。
竹林新笋正娇嫩,藤架枝条渐伸长。
燕子寻觅筑巢处,蜜蜂喧闹酿蜜忙。
自然美景皆可赏,四季花开吐芬芳。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713-741),孟浩然拜访襄阳僧人时。诗中包含:
- 宗教背景:唐代佛道交流
- 建筑特征:僧人简朴居所
- 季节特征:盛夏自然景象
- 隐逸思想:物我两忘境界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营造(茅斋内外)
- 动态捕捉(燕觅/蜂喧)
- 感官描写(触觉凉意/听觉喧闹)
- 结句升华
- 思想内涵:
- 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 自然生机的细腻观察
- 禅意与诗境的融合
- 盛唐隐逸文化写照
- 表现手法:
- 白描写景
- 即事抒情
- 动静结合
- 留白艺术
评价
- 宋·刘辰翁:”‘无风凉’三字,得静中妙趣”
- 明·钟惺:”结句’四时芳’,见佛家圆融”
- 清·王士禛:”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