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拼音
Cháo luò jiāng píng wèi yǒu fēng,piān zhōu gòng jì yǔ jūn tóng。
Shí shí yǐn lǐng wàng tiān mò,hé chù qīng shān shì yuè zhōng?
注释
- 浙江:钱塘江
- 共济:同舟共渡
- 引领:伸长脖子远望
- 天末:天边
- 越中:会稽郡(今绍兴一带)
译文
潮水退去江面平静无风,
与你同乘小舟共渡江中。
不时伸长脖子眺望天际,
哪处青山才是越地山峰?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前后,孟浩然45岁漫游吴越时。通过渡江问路,展现盛唐文人漫游的典型场景。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江面(近)→天末(远)的视觉延伸
- 对话设计:问句收束的开放式结构
- 动态捕捉:”引领”的急切神态
- 语言锤炼:20字包含完整叙事
- 思想内涵:
- 漫游观:对异域风物的好奇
- 交友观:与舟人的平等交流
- 地域观:对越中山水的向往
- 审美观:平静中的期待感
评价
- 宋代刘辰翁评:
“结句一问,无限江山在言外。”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
“‘引领’二字,写尽旅人神情。” -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神韵在’何处’一问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