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拼音
xiàn shǒu fēng tuān jí,yún fān ruò niǎo fēi。
píng xuān shì yī wèn,zhāng hàn yù lái guī。
注释
- 岘首:岘山之首,襄阳名胜
- 风湍:风急浪涌的江面
- 云帆:高耸的船帆(典出《文选》)
- 张翰:西晋名士,借指晋陵张少府
- 来归:归来(典出《晋书·张翰传》)
译文
岘山脚下江风急浪涌,云中帆影如飞鸟掠过。
凭栏试问江上过客:张翰是否打算归来?
创作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孟浩然45岁漫游吴越时。诗中包含:
- 地理特征:岘山临汉江的险要地势
- 历史典故:张翰”莼鲈之思”的归隐故事
- 交游状况:对友人归隐的期待
- 季节特征:秋季风急浪高的江景
赏析
- 艺术突破:
- 空间压缩(岘首-云帆-凭轩)
- 动感营造(风湍急/若鸟飞)
- 今典活用(张翰典出新解)
- 结句设问
- 思想价值:
- 对友人归隐的殷切期盼
- 盛唐文人共同的隐逸情结
- 历史典故的个性化运用
- 自然与人文的瞬间对话
- 结构创新:
景物起兴→视角转换→历史联想→情感投射
四重递进结构
评价
- 宋·刘辰翁《须溪评点》:
“‘云帆鸟飞’之喻,得江天万里之势” - 明·胡应麟《诗薮》:
“二十字中,含无限烟波” -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神韵在’试一问’三字” - 近人陈贻焮:
“盛唐寄赠诗的典范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