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拼音
jūn dēng qīng yún qù,yú wàng qīng shān guī。
yún shān cóng cǐ bié,lèi shī bì luó yī。
注释
- 青云:喻仕途显达(典出《史记》)
- 青山:喻隐士居所(典出《楚辞》)
- 薜萝衣:隐者服饰(典出《九歌》)
- 云山:双关语(实指景物/象征仕隐)
译文
你踏上青云仕途远去,我目送你后归隐青山。
从此云山两相分别,泪水沾湿我的隐士衣。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中期(720-730年),孟浩然送友人入京求仕时。诗中包含:
- 社会背景:唐代文人”仕隐抉择”
- 地理意象:长安(青云)与襄阳(青山)
- 服饰文化:隐士的薜萝衣象征
- 情感特征:仕隐分途的复杂心绪
赏析
- 艺术突破:
- 意象对举(青云/青山)
- 双关妙用(云山)
- 服饰象征(薜萝衣)
- 结句留白
- 思想价值:
- 盛唐文人的人生道路反思
- 仕隐分途的诗意呈现
- 服饰文化的符号意义
-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写照
- 结构创新:
仕途→隐逸→分别→泪痕
四重对比结构
评价
- 宋·刘辰翁《须溪评点》:”‘云山别’三字,写尽千古仕隐情”
- 明·胡应麟《诗薮》:”二十字中含《离骚》”
-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神韵在’泪湿’二字”
- 近人闻一多:”唐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诗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