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怀襄阳

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故人游。

拼音

Qù guó sì rú zuó,shū rán jīng miǎo qiū。
Xiàn shān bù kě jiàn,fēng jǐng lìng rén chóu。
Shuí cǎi lí xià jú,yīng xián chí shàng lóu。
Yí chéng duō měi jiǔ,guī yǔ gù rén yóu。

注释

  1. 九日:重阳节
  2. 杪秋:秋末
  3. 岘山:襄阳名山
  4. 宜城:襄阳属县(以美酒著称)
  5. 采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6. 池上楼:襄阳习家池名胜

译文

离乡仿佛昨日,
转眼已到深秋。
岘山不得相见,
风景徒惹人愁。
谁人采摘篱菊?
该有人闲登楼。
宜城多有名酒,
归去与故人同游。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重阳,孟浩然46岁漫游吴越时。通过重阳怀乡,展现盛唐文人”佳节思亲”的典型情感模式。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间压缩:”似如昨”与”经杪秋”的张力
  • 空间对照:他乡(实)vs襄阳(虚)的并置
  • 用典自然:陶渊明采菊的隐逸暗示
  • 意象经营:岘山/菊/酒的地域文化符号
  1. 思想内涵:
  • 乡土观:对襄阳风物的深度认同
  • 交友观:对故人同游的渴望
  • 节庆观:重阳的集体记忆
  • 隐逸观:采菊登楼的理想生活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评:
    “‘岘山不可见’五字,抵得《登楼赋》。”
  2. 明代钟惺《唐诗归》:
    “结句归与故人,见孟公真率处。”
  3.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前半感慨,后半洒脱,盛唐法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