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
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
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
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
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拼音
chūn yú cǎo mù fán,gēng zhòng mǎn tián yuán。
zhuó jiǔ liáo zì quàn,nóng fū ān yǔ yán。
hū wén jīng shān zǐ,shí chū táo huā yuán。
cǎi qiáo guò běi gǔ,mài yào lái xī cūn。
cūn yān rì yún xī,zhēn lù yǒu guī kè。
zhàng cè qián xiāng féng,yī rán shì chóu xī。
xiè hòu huān gòu zhǐ,yīn qín xù lí gé。
wèi yǔ bó fú sāng,qīng jǔ zhèn liù hé。
nài hé ǒu chāng yùn,dú jiàn yí cǎo zé。
jì xiào jiē yú kuáng,réng lián kǒng qiū è。
wù qíng qū shì lì,wú dào guì xián jì。
yǎn xī xī shān xià,mén tíng hǎn rén jì。
hé shí huán qīng xī,cóng ěr liàn dān yè。
注释
- 荆山子:对道士云公的尊称(荆山在今湖北南漳)
- 桃花源:借指隐士居所(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
- 扶桑:神话中的神树(喻仕途腾达)
- 六翮:健羽(喻显达之姿)
- 接舆:楚国狂士(典出《论语》)
- 孔丘厄:孔子困于陈蔡(典出《史记》)
- 炼丹液:道教修炼术
译文
春末草木正繁茂,田野处处忙耕种。
独酌自饮且自慰,农夫岂能解我情。
忽闻荆山隐士名,时从桃源仙境来。
采樵经过北山谷,卖药来到西村外。
村中炊烟暮色起,荆棘小路归客至。
拄杖上前相辨认,仍是当年旧相识。
偶遇欢聚叙别情,殷勤诉说离别意。
说我本可攀扶桑,展翅高飞上青云。
奈何时运虽昌盛,独我被遗忘草泽。
既笑接舆的狂放,又怜孔子的困厄。
世情皆趋名与利,我道独贵闲与寂。
隐居西山脚下眠,门前少有行人迹。
何时同返清溪畔,随你修炼长生液。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春末,孟浩然46岁隐居襄阳时。诗中包含:
- 宗教背景:唐代道教鼎盛
- 地理特征:荆山与襄阳的地理关系
- 思想特征:仕隐矛盾的终极思考
- 历史记忆:接舆与孔子的文化符号
赏析
- 艺术突破:
- 时空建构(田园-桃源-西山)
- 意象系统(草木-村烟-丹液)
- 双重用典(接舆/孔子)
- 结句升华
- 思想价值:
- 对仕隐选择的深刻反思
- 道教修炼的诗意呈现
- 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 盛唐隐逸文化的典型写照
- 结构创新:
田园起兴→仙踪显现→故人重逢→哲理对话→归隐誓约
五幕戏剧性结构
评价
- 宋·刘辰翁《须溪评点》:
“‘炼丹液’三字,得道教真髓” - 明·胡应麟《诗薮》:
“结句超然,直追郭璞游仙” -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物情二句,一部《南华》缩影”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