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泛舟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渡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拼音

wǔ líng chuān lù xiá,qián zhào rù huā lín。
mò cè yōu yuán lǐ,xiān jiā xìn jǐ shēn。
shuǐ huí qīng zhàng hé,yún dù lǜ xī yīn。
zuò tīng xián yuán xiào,mí qīng chén wài xīn。

注释

  1. 武陵:今湖南常德,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地
  2. 前棹:向前划桨(”棹”为划船工具)
  3. 仙家:指桃花源中的隐逸仙人
  4. 青嶂:青色山峦(嶂指如屏障的山峰)
  5. 尘外心:超脱世俗的心境(佛教用语)

译文

武陵水路渐行渐窄,轻舟划入桃花林中。
幽深源头难以测度,仙境究竟几许深幽?
水流回转青山合抱,云霞渡过绿溪荫凉。
静坐聆听猿猴长啸,愈发清净出世之心。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春,孟浩然45岁游历武陵时。诗中包含:

  1. 地理背景:唐代武陵沅江流域实景
  2. 文学传统:对《桃花源记》的致敬与重构
  3. 宗教元素:道教仙境与佛教禅意的融合
  4. 季节特征:暮春时节的山水特征

赏析

  1. 艺术突破:
  • 空间演进(水路→花林→幽源→云溪)
  • 声色交融(视觉:青嶂/绿溪;听觉:猿啸)
  • 双重用典(桃花源/尘外心)
  • 结句升华
  1. 思想价值:
  • 对理想世界的诗意追寻
  • 宗教境界的审美呈现
  • 自然与心灵的共鸣关系
  • 盛唐山水诗的精神高度
  1. 结构创新:
    行程→探秘→景观→感悟
    四重悟道结构

评价

  1. 宋·严羽《沧浪诗话》:”‘尘外心’三字,尽得王孟精髓”
  2. 明·胡应麟《诗薮》:”结句清绝,直追辋川”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青嶂绿溪间,自有天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