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
本欲避骢马,何知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拼音
jīn wú jiāo lóng huàn,rì xī cháng ān liú。
běn yù bì cōng mǎ,hé zhī tóng yì zhōu。
qǐ yī jīn rì xìng,céng shì xī nián yóu。
mò zòu qín zhōng hè,qiě suí bō shàng ōu。
dī yuán jiǔ lǐ guō,shān miàn bǎi chéng lóu。
zì gù gōng gēng zhě,cái fēi guǎn yuè chóu。
wén jūn jiàn cǎo zé,cóng cǐ fàn cāng zhōu。
注释
- 黄侍御:姓黄的侍御史(名不详)
- 北津:襄阳北部的汉江渡口
- 骢马:御史所乘青白马(典出《后汉书》)
- 鹢舟:船头绘有鹢鸟的官船
- 琴中鹤:指《别鹤操》琴曲(喻仕途离别)
- 管乐:管仲与乐毅(喻治国之才)
- 沧洲:隐士居所(典出《楚辞》)
译文
津渡没有蛟龙为患,日夜江水平静安流。
本想避开御史车马,谁知同乘官船遨游。
岂止今日偶然有幸,往昔也曾在此同游。
莫弹奏那《别鹤》琴曲,且随波上与鸥为友。
堤岸环绕九里城郭,山前耸立百尺城楼。
自念我这躬耕之人,才能不及管乐之俦。
闻君欲荐我出草泽,从此将隐逸沧洲。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年)秋,孟浩然42岁在襄阳时。诗中包含:
- 政治背景:唐代御史的监察职能
- 地理特征:襄阳城北汉江景观
- 历史记忆:与黄侍御的旧交
- 仕隐抉择:面对举荐的矛盾心态
赏析
- 艺术突破:
- 仕隐意象对举(骢马/沧洲)
- 今昔时空交织(昔游/今幸)
- 用典自然(琴鹤/管乐)
- 结句双关
- 思想价值:
- 对仕途的矛盾心态
- 隐逸志向的坚定表达
- 士人交往的真诚坦率
- 盛唐文人典型的精神困境
- 结构创新:
江景→同游→忆往→言志→述怀
五重心理结构
评价
- 宋·刘辰翁《须溪评点》:”‘泛沧洲’三字,见孟公本色”
- 明·胡应麟《诗薮》:”结句双关,得楚骚遗韵”
-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神韵在’波上鸥’三字”
- 近人闻一多:”唐代士人精神抉择的诗意见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