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拼音

Shèng bài bīng jiā shì bù qī,bāo xiū rěn chǐ shì nán ér。
Jiāng dōng zǐ dì duō cái jùn,juǎn tǔ chóng lái wèi kě zhī。

注释

  1. 乌江亭:项羽自刎处(今安徽和县)
  2. 不期:难以预料
  3. 包羞忍耻:忍受屈辱
  4. 江东:长江以东(项羽起兵地)
  5. 才俊:才能出众之人
  6. 卷土重来:重整旗鼓

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难以预料,
能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中多有才俊之士,
若项羽当年重返江东,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42岁任池州刺史时。诗人途经乌江亭,一反传统观点,对项羽自刎提出新解。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翻案手法:颠覆”不肯过江东”的传统认知
  • 递进结构:从普遍道理(首句)到具体建议(末句)
  • 历史假设:”未可知”的开放性思考
  • 语言力度:”卷土重来”的磅礴气势
  1. 思想内涵:
  • 历史观:对成王败寇思维的突破
  • 英雄观:重新定义”男儿”标准
  • 地域观:对江东人才资源的重视
  • 价值观:强调坚韧的生命态度

评价

  1.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牧之此诗,乃千古项羽论定案。”
  2.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
    “二十八字史论,气压万卷。”
  3. 清代吴景旭《历代诗话》:
    “翻尽旧案,独标新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