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拼音

Duō qíng què sì zǒng wú qíng,wéi jué zūn qián xiào bù chéng。
Là zhú yǒu xīn hái xī bié,tì rén chuí lèi dào tiān míng。

注释

  1. 樽前:酒杯前
  2. 笑不成:强颜欢笑却笑不出来
  3. 有心:双关语(烛芯/人心)
  4. 垂泪: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油
  5. 天明:天亮

译文

多情之人此刻却显得无情,
只觉得在酒杯前难以强颜欢笑。
蜡烛尚有惜别之心,
替我们流泪直到天明。

背景

此诗与第一首同为835年杜牧离扬州时所作。通过宴别场景的细节描写,展现诗人与歌妓间复杂微妙的情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矛盾修辞:”多情似无情”的情感悖论
  • 移情手法:蜡烛人格化的情感投射
  • 时间意象:”到天明”的漫长煎熬
  • 细节捕捉:”笑不成”的微表情
  1. 思想内涵:
  • 情感观:表里不一的情感表达困境
  • 物我观:人与物的情感共鸣
  • 时间观:夜晚的特殊情感浓度
  • 审美观:含蓄克制的抒情方式

评价

  1. 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
    “‘蜡烛垂泪’之喻,后人多效之。”
  2.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深情在’笑不成’三字中。”
  3.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
    “末二句即’蜡炬成灰’之祖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