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

杜牧

峭壁引行径,截溪开石门。
泉飞溅虚槛,云起涨河轩。
隔水看来路,疏篱见定猿。
未闲难久住,归去复何言。

拼音

qiào bì yǐn xíng jìng, jié xī kāi shí mén.
quán fēi jiàn xū jiàn, yún qǐ zhǎng hé xuān.
gé shuǐ kàn lái lù, shū lí jiàn dìng yuán.
wèi xián nán jiǔ zhù, guī qù fù hé yán.

注释

  1. 虚槛:凌空而建的栏杆(唐代寺院建筑特色)
  2. 河轩:临水长廊(”河”指山间溪流)
  3. 定猿:静坐的猿猴(暗用”猿定”禅意)
  4. 疏篱:稀疏的竹篱(寺院边界意象)
  5. 未闲:指身负官职(与”定猿”形成对比)

译文

峭壁牵引蜿蜒小径,截断溪流开启石门。
飞泉溅湿凌空栏杆,云气漫涨水边轩廊。
隔溪回望来时山路,疏篱间隙见静坐猿。
官身不得长久栖居,归去何必再多言语。

背景

此诗作于会昌三年(843年),杜牧41岁任黄州刺史巡行属县时。特殊背景:

  1. 政治环境:会昌灭佛前夕的紧张氛围
  2. 地理特征:大别山南麓的峡谷地形
  3. 禅院现状:唐代”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
  4. 个人处境:地方官职责与隐逸愿望的矛盾

赏析

  1. 艺术突破:
  • 空间建构(垂直峭壁/水平溪流)
  • 动静相生(飞泉/定猿)
  • 禅意符号(猿定/归去)
  • 结句留白
  1. 思想价值:
  • 唐代官员的宗教体验
  • “仕与隐”的终极追问
  • 对禅修境界的向往
  • 会昌时期的特殊心境
  1. 结构密码:
    外部路径→内部景观→禅院见闻→心灵抉择
    四重空间转换

评价

  1. 宋·吴沆《环溪诗话》:”‘定猿’意象,得禅家三昧”
  2. 明·胡应麟《诗薮》:”结句五字,包含宦海沉浮”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起涨轩之’涨’字,化工之笔”
  4. 近人钱仲联:”会昌政争的诗意折射”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