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拼音

chū jì dú dēng shǎng, xī lóu duō yuǎn fēng.
héng yān qiū shuǐ shàng, shū yǔ xī yáng zhōng.
gāo shù xià shān niǎo, píng wú fēi cǎo chóng.
wéi yīng dài míng yuè, qiān lǐ yǔ jūn tóng.

注释

  1. 初霁:雨雪初晴(《说文》:”霁,雨止也”)
  2. 平芜:平旷的草地(谢朓《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3. 远风:暗含”君子之德风”(《论语》典故)
  4. 唯应:只有期待(唐代诗语常见转折词)
  5. 千里与君同: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译文

骤雨初歇独登临,西楼远眺沐长风。
如练烟波横秋水,似纱疏雨透夕曛。
高树影中山雀落,平芜丛里草虫纷。
唯有期待清辉夜,千里同心共月轮。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中六年(852年),杜牧50岁任中书舍人时。特殊背景:

  1. 气象特征:长安秋日”朝雨暮晴”的特殊气候
  2. 建筑形制:唐代官署西楼的多重功能(办公/观景)
  3. 社交礼仪:士大夫”寄远”诗的写作规范
  4. 心理状态:身居要职的孤独感与友人思念

赏析

  1. 艺术突破:
  • 光影魔术(横烟/疏雨/夕阳)
  • 空间建构(高树/平芜/千里)
  • 视听交响(山鸟/草虫/远风)
  • 结句升华
  1. 思想价值:
  • 唐代官员的公务余暇
  • “君子之交”的理想范式
  • 自然与友情的辩证关系
  • 对六朝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1. 结构密码:
    独赏→共景→微观→宏愿
    四重意境递进

评价

  1.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横烟疏雨’四字,摄尽终南秋色”
  2.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结句十字,可作唐人寄远诗压卷”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山鸟草虫之对,见化工之妙”
  4. 近人钱钟书:
    “唐代’西楼意象’的经典呈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