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拼音
Qiū shēng wú bù jiǎo lí xīn,mèng zé jiān jiā chǔ yǔ shēn。
Zì dī jiē qián dà wú yè,gān jūn hé shì dòng āi yín?
注释
- 梦泽:云梦泽(今湖北湖南交界)
- 蒹葭:芦苇
- 楚雨:楚地之雨
- 大梧叶:梧桐树叶(古代传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 干君何事:与你何干
- 哀吟:哀伤的吟咏
译文
秋声无不搅动离人之心,
云梦泽的芦苇笼罩在深深的楚雨中。
梧桐叶自顾自地滴落阶前,
与你何干却要发出哀伤的吟咏?
背景
此诗与第一首同作于会昌二年(842年)秋,杜牧任黄州刺史期间。通过质问秋声,表达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自嘲。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反诘手法:以问句作结的戏剧性效果
- 意象叠加:秋声+蒹葭+楚雨+梧叶的忧郁组合
- 主客倒置:将主观情绪归咎于客观景物
- 典故活用:化用”梧叶知秋”而反其意
- 思想内涵:
- 生命观:对自然规律的无奈
- 孤独观:离群索居的苦闷
- 审美观:秋声秋雨的悲凉意境
- 自省观:对多愁善感的自我解嘲
评价
-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
“‘干君何事’四字,问得无理而妙。” - 明代钟惺《唐诗归》:
“后二句是杜牧本色语。” -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
“自嘲中见真性情。”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