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拼音
Yǔ guò yī chán zào,piāo xiāo sōng guì qiū。
Qīng tái mǎn jiē qì,bái niǎo gù chí liú。
Mù ǎi shēng shēn shù,xié yáng xià xiǎo lóu。
Shéi zhī zhú xī lù,gē chuī shì yáng zhōu。
注释
- 禅智寺:扬州著名古寺(今已不存)
- 飘萧:风吹草木声
- 阶砌:台阶
- 故迟留:故意迟迟不飞走
- 暮霭:黄昏雾气
- 竹西路:禅智寺前道路
- 歌吹:歌舞音乐声
译文
雨停后一只蝉在聒噪,
松树桂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青苔长满寺庙台阶,
白鸟故意在此徘徊不去。
暮色从密林中升起,
斜阳缓缓落下小楼。
谁知这竹西路尽头,
喧闹的歌舞就是扬州城。
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杜牧31岁因弟弟杜顗眼疾寄居禅智寺时。通过寺庙与城市的对比,展现诗人忧戚心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交响:蝉噪+风声+歌吹的多重声音效果
- 色彩构图:青苔+白鸟+暮霭的冷色调搭配
- 空间对照:幽静寺庙与繁华扬州的强烈反差
- 结句突转:末句的戏剧性转折
- 思想内涵:
- 宗教观:方外之地的宁静体验
- 城市观:扬州娱乐文化的侧面反映
- 心境观:忧患中的精神寄托
- 审美观:寂静与喧闹的辩证关系
评价
- 宋代方回《瀛奎律髓》:
“结句十四字,写尽扬州面目。” -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歌吹’二字,刺在骨里。”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渐写到无声处,结句忽然振起。”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