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友人

杜牧

自是东西客,逢人又送人。
不应相见老,只是别离频。
度日还知暮,平生未识春。
倘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

拼音

zì shì dōng xī kè, féng rén yòu sòng rén.
bù yīng xiāng jiàn lǎo, zhǐ shì bié lí pín.
dù rì hái zhī mù, píng shēng wèi shí chūn.
tǎng wú qiān gǔ fèn, guī qù yǎng tiān zhēn.

注释

  1. 东西客:四处漂泊的宦游者(杜甫《梦李白》”逐客无消息”典)
  2. 迁谷分:指官职调动的缘分(《诗经·小雅》”迁于乔木”典)
  3. 养天真:保持本性(《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
  4. 未识春:喻未曾体验闲适生活(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反用)

译文

生来便是漂泊客,才相逢又送君行。
不该抱怨相见老,只怨别离太频仍。
度日方知暮色近,平生未享春光晴。
若无机缘再升迁,便归田园养性情。

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五年(840年),杜牧38岁任监察御史时。特殊背景:

  1. 职官制度:唐代监察官员的频繁出差
  2. 社交网络:与元稹、白居易等友人的聚散
  3. 思想转变:从积极用世到渴慕归隐
  4. 文学传统:对杜甫羁旅诗的继承发展

赏析

  1. 艺术突破:
  • 时空压缩(东西客/平生暮)
  • 矛盾修辞(相见老/别离频)
  • 季节隐喻(未识春)
  • 结句超脱
  1. 思想价值:
  • 唐代官员的羁旅常态
  • 对”仕与隐”的重新思考
  • 中年危机的诗意表达
  • 对庄子”天真”观的实践
  1. 结构密码:
    现状→反思→顿悟→抉择
    四重心理演进

评价

  1.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未识春’三字,道尽宦游况味”
  2.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结句十字,可作晚唐士人墓志”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养天真’语,得漆园遗意”
  4. 近人陈寅恪:
    “开成时期士人心态的诗史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