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杜牧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
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拼音

lú dí huā duō chù chù fēi,dú píng xū kǎn yǔ wēi wēi。
hán lín yè luò niǎo cháo chū,gǔ dù fēng gāo yú tǐng xī。
yún bào sì shān zhōng rì zài,cǎo huāng sān jìng jǐ shí guī?
jiāng chéng xiàng wǎn xī liú jí,wú xiàn xiāng xīn wén dǎo yī。

注释

  1. 虚槛:空荡的栏杆(暗含孤独意)
  2. 三径:指归隐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典)
  3. 捣衣:古代妇女捶打衣物(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 西流:指江水向西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流为反常现象)
  5. 古渡:历史悠久的渡口(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芦花荻絮处处飞,独倚空栏细雨微。
寒林叶落巢穴现,古渡风急渔船稀。
云雾终日绕群山,小径荒芜几时回?
傍晚江城急西流,捣衣声起乡心碎。

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五年(851年)冬,杜牧49岁任湖州刺史后期。特殊背景:

  1. 地理特征:太湖流域冬季”芦荻-古渡”景观
  2. 气候现象:江南冬季的”倒流”气象
  3. 心理状态:任期将满的思归之情
  4. 历史记忆:对陶渊明归隐的追慕

赏析

  1. 艺术突破:
  • 动态捕捉(芦飞/雨微/叶落/艇稀)
  • 反常描写(西流急/草荒径)
  • 听觉意象(捣衣声)
  • 结句留白
  1. 思想价值:
  • 唐代官员的任期意识
  • 对”三径就荒”的现代诠释
  • 自然异象的情感投射
  • 乡土记忆的听觉唤醒
  1. 结构密码:
    近景(2句)→中景(2句)→远景(2句)→心境(2句)
    四重空间递进

评价

  1. 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西流急’三字,得江南冬景神髓”
  2. 明·胡应麟《诗薮》:”结句捣衣,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云抱四山之’抱’,诗眼也”
  4. 近人钱钟书:”唐代方志的诗意注脚”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