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é jù liù shǒu
绝句六首
shè xià sǔn chuān bì, tíng zhōng téng cì yán.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dì qíng sī rǎn rǎn, jiāng bái cǎo xiān xiān.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介绍
刺:一作“到”。
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解释这组诗说“此当是广德二年(764年)复归草堂时作”。唐代宗广德二年暮春杜甫重回草堂,恰值“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时节,加之对严武的御敌安蜀颇有信心,兴致很高,于是写下这组绝句。
第五首诗又写草堂春景。笋穿壁,藤刺檐;地气蒸腾,岸草芊眠:俱是暮春新晴之景。屋下笋而穿墙,庭中藤绠檐前。静中有动,寓有生机。大地上空,晴丝飘摇而浮;大江如练,芳草青青一片,水天又是何等绚丽。诗人写此,多为客观描绘,有物我相即之趣。
明代王嗣奭《杜臆》:奔窜既久,初归草堂,凡目所见,景所触,情所感,掇拾成诗,犹之漫兴也。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写所居景物,当在春夏之交,禽鱼花草,种种幽适,自堪入画,唯稍嫌太板实耳。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六绝兴与境会,触手成咏,绝句截中四者殊少,惟公独多。后人六言诗,往往用此体。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