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
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
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拼音
yě diàn zhèng fēn bó, jiǎn cán chū yǐn sī.
xíng rén bì xī dù, xì mǎ lǜ yáng zhī.
rǎn rǎn jì shǐ qù, yōu yōu xīn suǒ qī.
qiū shān niàn jūn bié, chóu chàng guì huā shí.
注释
- 句溪:今浙江湖州境内溪流
- 纷泊:纷扰停驻(《文选·张衡〈思玄赋〉》”纷泊浪以潜淈”)
- 苒苒:渐渐(陶渊明《杂诗》”苒苒星气流”)
- 悠悠:深远(《诗经·郑风》”悠悠我心”)
- 桂花时:指秋闱时节(唐代科举在秋季)
译文
野店正纷扰停驻,春蚕初吐细丝时。
行人渡过碧溪水,系马河畔绿杨枝。
行迹渐渐始远去,心事悠悠两相期。
秋山念君离别后,正是桂花惆怅时。
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四年(850年)夏,杜牧48岁任湖州刺史时。特殊背景:
- 地理特征:湖州”句溪-杨枝”的送别场景
- 科举制度:唐代秋闱的时间节点
- 季节物候:江南蚕事与秋桂的时令特征
- 社交礼仪:官员对举子的期许传统
赏析
- 艺术突破:
- 动静相生(纷泊/引丝)
- 色彩对映(碧溪/绿杨)
- 时空延展(苒苒/悠悠)
- 结句预言
- 思想价值:
- 唐代科举的文化记忆
- 对青年才俊的真诚期许
- 江南夏日的诗意定格
- 别情与功名的辩证关系
- 结构密码:
即景→送别→展望→预言
四重意境递进
评价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桂花惆怅’四字,得唐人送举神髓”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结句十字,开宋人科场诗先声” -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
“碧溪绿杨之对,具见吴兴本色” - 近人钱仲联:
“唐代科举文化的诗意见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