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拼音
yuán zǎi xiàng gōng zēng jiè zhù,xiàn zōng huáng dì yì liú shén。
xuán jiàn yī guān jiù dōng shì,hū yí gōng jiàn bù xī xún。
mù yáng qū mǎ suī róng fú,bái fà dān xīn jìn hàn chén。
wéi yǒu liáng zhōu gē wǔ qǔ,liú chuán tiān xià lè xián rén。
注释
- 河湟:黄河与湟水流域,指被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地区
- 借箸:典出《史记·留侯世家》,指元载筹划收复河湟
- 遗弓剑:指宪宗暴崩(《史记·封禅书》黄帝乘龙升天典)
- 凉州曲:指《凉州词》等西北乐曲(王翰《凉州词》典)
- 汉臣:借指唐朝忠臣(《汉书·苏武传》典)
译文
元载宰相曾筹谋,宪宗皇帝亦关注。
转眼朝服赴刑场,忽弃弓剑未西顾。
牧羊放马虽胡装,白发丹心皆唐属。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娱闲夫。
背景
此诗作于大中三年(849年),杜牧47岁任司勋员外郎时。特殊背景:
- 历史事件:吐蕃占领河湟地区(763-848年)
- 政治环境:大中初年收复三州七关
- 文化现象:凉州曲在中原的流行
- 个人情结:杜牧祖父杜佑著《通典》关注边防
赏析
- 艺术突破:
- 今昔对比(元载/宪宗-当下)
- 反讽手法(歌舞曲/乐闲人)
- 意象并置(戎服-丹心)
- 结句批判
- 思想价值:
- 对收复失地的历史反思
- 忠臣形象的重新定义
- 文化记忆的政治隐喻
- 对娱乐至上的尖锐批判
- 结构密码:
历史→突变→现状→讽刺
四重转折递进
评价
- 宋·洪迈《容斋随笔》:
“‘白发丹心’句,可作河湟史诗” - 明·胡应麟《诗薮》:
“后二句冷语刺骨,得杜陵史笔” -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衣冠弓剑之对,具见盛衰无常” - 近人陈寅恪:
“大中政治文化的诗史互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