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拼音

xiàng wú tíng dōng qiān lǐ qiū, fàng gē céng zuò xī nián yóu.
qīng tái sì lǐ wú mǎ jì, lǜ shuǐ qiáo biān duō jiǔ lóu.
dà dǐ nán cháo jiē kuàng dá, kě lián dōng jìn zuì fēng liú.
yuè míng gèng xiǎng huán yī zài, yī dí wén chuī chū sài chóu.

注释

  1. 向吴亭:镇江名胜古迹,始建于东晋,南朝文人雅集之地
  2. 青苔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缩影,暗含”多少楼台烟雨中”之意
  3. 桓伊:东晋名将,善吹笛,曾为王徽之演奏《梅花三弄》
  4. 出塞愁:化用乐府《出塞曲》,暗喻南朝偏安之痛
  5. 南朝:特指宋齐梁陈四朝,与东晋形成历史对照

译文

向吴亭外秋色千里,忆昔年曾放歌遨游。
古寺青苔再无车马,桥边绿水酒楼依旧。
南朝士人多半旷达,东晋风流最是难得。
明月犹照想桓伊在,忽闻笛声尽是边愁。

背景

此诗作于开成五年(840年)秋,杜牧38岁任监察御史巡按润州时。特殊背景:

  1. 地理坐标:润州(今镇江)作为南朝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
  2. 历史记忆:东晋南渡与南朝偏安的文化创伤
  3. 音乐典故:笛曲《梅花三弄》承载的士人精神
  4. 个人心境: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深刻感悟

赏析

  1. 艺术突破:
  • 时空蒙太奇(昔年游/今朝观)
  • 意象对位法(青苔寺/绿水桥)
  • 历史辩证法(南朝/东晋)
  • 声景交融(视觉月光/听觉笛声)
  1. 思想价值:
  • 对南朝文化的重新评估
  • 音乐记忆与历史创伤的关联
  • 繁华表象下的精神荒芜
  • 监察御史身份的历史洞察
  1. 结构密码:
    空间展开(首联)→ 今昔对照(颔联)→ 历史评判(颈联)→ 情感升华(尾联)

评价

  1.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无马迹’三字,写尽南朝兴废”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联月夜闻笛,得晋人风流三昧”
  3.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青苔绿水之对,具见唐人怀古手段”
  4. 近代钱钟书:”中古江南记忆的诗性重构”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