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闻笳三首·其二

杜牧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兰春。
军门半掩斜阳里,却望山南是虏尘。

拼音

Hǎi lù wú chén biān cǎo xīn,róng kū bù jiàn lǜ lán chūn。
Jūn mén bàn yǎn xié yáng lǐ,què wàng shān nán shì lǔ chén。

注释

  1. 海路:瀚海之路(指西北边塞)
  2. 无尘:没有战尘(表面平静)
  3. 绿兰春:绿草如兰的春天(反讽)
  4. 军门:军营大门
  5. 虏尘:敌军扬起的烟尘

译文

瀚海之路无战尘,边塞野草新发,
看不见枯荣更替的绿草如兰之春。
军营大门半掩在斜阳里,
回望山南却是敌寇扬起的烟尘。

背景

此诗与第一首同作于842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时。通过边塞平静表象下的危机描写,反映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刻忧虑。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反讽手法:”无尘”与”虏尘”的强烈对比
  • 色彩暗示:”斜阳”的危机预警色调
  • 空间构建:从军营(近)到山南(远)的视线推移
  • 季节悖论:”不见春”的边塞特殊性
  1. 思想内涵:
  • 军事观:对边防松懈的隐忧
  • 自然观:边塞特殊的生态认知
  • 政治观:对异族威胁的警惕
  • 审美观:平静与危机的辩证表现

评价

  1.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
    “‘虏尘’二字,力透纸背。”
  2.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
    “二十八字,一部《边塞警世录》。”
  3.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
    “结句七字,百万甲兵。”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