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拼音

Bǎi gǎn zhōng lái bù zì yóu,jiǎo shēng gū qǐ xī yáng lóu。
Bì shān zhōng rì sī wú jìn,fāng cǎo hé nián hèn jí xiū?
Jié zài yǎn qián cháng bù jiàn,dào fēi shēn wài gèng hé qiú。
Shuí rén dé sì zhāng gōng zǐ,qiān shǒu shī qīng wàn hù hòu。

注释

  1. 九峰楼:池州名胜(今安徽池州)
  2. 张祜:中唐诗人(与杜牧交好)
  3. 角声:军中号角声
  4. 碧山:青山(喻指归隐)
  5. 芳草:喻离愁(《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6. 睫在眼前:典出《韩非子》(喻近而难见)
  7. 万户侯:高爵位

译文

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夕阳楼头孤角声起。
终日望着碧山思绪难尽,
萋萋芳草何年才能消尽离恨?
睫毛就在眼前却常看不见,
大道本在身外还求什么?
谁能像张公子这般,
千首诗作看轻万户侯爵。

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43岁任池州刺史时。因张祜科举失意而作,既慰友人又自抒怀抱,体现对功名价值的反思。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情感跌宕:从”百感”到”千首诗”的情绪脉络
  • 意象对举:碧山(永恒)与芳草(愁绪)的时空张力
  • 用典翻新:”睫在眼前”的哲学化用
  • 结句突转:末联对友人的高度礼赞
  1. 思想内涵:
  • 价值观:对诗歌艺术与功名爵位的权衡
  • 友情观:对失意文人的精神声援
  • 哲学观:对”道在眼前”的体悟
  • 历史观:对才士不遇的普遍性认知

评价

  1.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
    “‘千首诗轻万户侯’,千古才人同叹。”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后四句是唐人论诗绝唱。”
  3.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
    “结句十四字,抵得一篇《文士传》。”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