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高绝似浮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常恐此心无寄处,见君楼在月明中。
拼音
Běi lóu gāo jué sì fú kōng,sì miàn yún shān píng zhàng tóng。
Cháng kǒng cǐ xīn wú jì chù,jiàn jūn lóu zài yuè míng zhōng。
注释
- 白云楼:具体位置待考(一说在江西)
- 浮空:悬浮空中
- 屏障:屏风(喻群山环绕)
- 君:可能指楼主人或拟人化的楼
- 月明中:月光笼罩下
译文
北楼高耸仿佛悬浮空中,
四面云山如同屏风环绕。
常担忧这颗心无处安放,
此刻见你的楼阁伫立月光里。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杜牧36岁任宣州团练判官时。通过描写白云楼的高远意境,表达诗人对精神归宿的寻求。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构建:从”浮空”到”屏障”的立体空间感
- 心理投射:将”无寄处”的心绪物化为楼阁
- 光影运用:”月明中”的澄明境界
- 拟人手法:”见君楼”的情感寄托
- 思想内涵:
- 精神观:对心灵归宿的永恒追寻
- 自然观: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的融合
- 审美观:高远意境的营造
- 孤独观: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评价
-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
“‘无寄处’三字,道尽文人寂寞。” - 明代钟惺《唐诗归》:
“二十八字,一部《士人精神史》。” - 清代黄生《唐诗摘钞》:
“结句如孤云野鹤,去留无迹。”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