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甘露寺北轩

杜牧

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拼音

Céng shàng péng lái gōng lǐ xíng,běi xuān lán jiàn zuì liú qíng。
Gū gāo kān nòng huán yī dí,piāo miǎo yí wén zǐ jìn shēng。
Tiān jiē hǎi mén qiū shuǐ sè,yān lóng suí yuàn mù zhōng shēng。
Tā nián huì zhuó hé yī qù,bù xiàng shān sēng dào xìng míng。

注释

  1. 甘露寺:今江苏镇江名刹
  2. 北轩:寺北观景台
  3. 蓬莱宫:唐长安宫名(喻指仙境)
  4. 桓伊笛:东晋桓伊善吹笛(《梅花三弄》作者)
  5. 子晋笙: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善吹笙
  6. 海门:长江入海口
  7. 隋苑:隋炀帝扬州行宫遗址
  8. 荷衣:隐士服饰(典出《楚辞》)

译文

曾如游仙境般登临此寺,
最留恋北轩的栏杆美景。
孤高处可效桓伊弄笛,
缥缈间宜听子晋吹笙。
秋水接天染海门一色,
暮烟笼钟传隋苑余音。
他年定要穿荷衣归隐,
不向山僧透露姓名。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37岁任左补阙时。回忆早年游历甘露寺的经历,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仙凡对照:蓬莱宫(仙)与甘露寺(凡)的意境交融
  • 音乐意象:笛声与笙音的虚实相生
  • 时空拓展:从海门到隋苑的宏大视野
  • 结句留白:”不道姓名”的含蓄表达
  1. 思想内涵:
  • 宗教观:寺庙引发的出世之思
  • 历史观:隋苑钟声的兴亡警示
  • 隐逸观:对”荷衣”生活的渴望
  • 身份观:对名利羁绊的超越意向

评价

  1.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
    “‘不道姓名’四字,见真隐者风骨。”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中二联写尽江南神韵。”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高绝,非尘中人语。”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