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晚望

杜牧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
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
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拼音

Hú shān cuì yù jié méng lóng,hàn màn shuí yóu xī zhào zhōng。
Chū yǔ yàn chú zhī shè rì,xí fēi yīng sǔn shí qiū fēng。
Bō yáo zhū shù qiān xún bá,shān záo jīn líng wàn rèn kōng。
Bù yù dēng lóu gèng huái gǔ,xié yáng jiāng shàng zhèng fēi hóng。

注释

  1. 蒙笼:草木茂盛貌
  2. 汗漫:漫无边际
  3. 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春社/秋社)
  4. 珠树:传说中的神树
  5. 千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八尺)
  6. 万仞:极言山高(一仞约七尺)
  7. 飞鸿:飞翔的大雁

译文

湖山青翠草木葱茏,
谁在无边的夕阳中漫游?
初学鸣叫的雏燕知晓社日,
练习飞翔的鹰隼识别秋风。
波涛摇动神树高耸千寻,
山体开凿使金陵城万丈悬空。
本不想登楼再发怀古幽情,
却见斜阳里江上飞过孤鸿。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37岁任左补阙时。借金陵秋景抒发历史兴亡之感,体现晚唐诗人对六朝旧事的深刻反思。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嵌套:自然时序(社日/秋风)与历史时空(金陵)的交织
  • 意象群组:燕雏/鹰隼(生物钟)与珠树/金陵(历史符号)的对照
  • 数字夸张:”千寻””万仞”的时空张力
  • 结句留白:飞鸿意象的开放式结尾
  1. 思想内涵:
  • 历史观:对金陵王气消歇的慨叹
  • 自然观:生物对季节的本能感知
  • 政治观:隐含对当代统治的警示
  • 审美观:宏大(山城)与细微(燕雏)的辩证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万仞空’三字,写尽六朝兴废。”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中二联具见唐人琢句之功。”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神韵,在指与不指之间。”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