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拼音

Xiāo xiāo shān lù qióng qiū yǔ,xī xī xī fēng yī àn pú。
Wèi wèn hán shā xīn dào yàn,lái shí huán xià dù líng wú?

注释

  1. 秋浦:今安徽池州秋浦河
  2. 穷秋:深秋
  3. 淅淅:风声
  4. 蒲:香蒲(水生植物)
  5. 杜陵:长安南郊(代指京城)

译文

山路上萧瑟的深秋冷雨不绝,
溪风吹动岸边蒲草沙沙作响。
试问刚飞落寒沙的新到雁群:
你们来时可在杜陵停留?

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42岁任池州刺史时。通过秋雨途中的问雁,抒发对长安的眷恋和宦游羁旅的孤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听通感:秋雨(视觉)与溪风(听觉)交织
  • 拟人对话:问雁的戏剧性场景
  • 意象选择:蒲草/寒沙的萧瑟符号
  • 留白手法:无答案的悬问
  1. 思想内涵:
  • 羁旅观:宦游者的孤独体验
  • 乡愁观:对长安的政治眷恋
  • 自然观:候鸟迁徙引发的时空思考
  • 审美观:衰飒之美的极致表现

评价

  1. 宋代吴沆《环溪诗话》:
    “‘问雁’一笔,神韵悠远。”
  2.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二十八字,一部《秋土行役图》。”
  3.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结句不答之答,最得风人旨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