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吴秀才与池妓别

杜牧

红烛短时羌笛怨,清歌咽处蜀弦高。
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

拼音

Hóng zhú duǎn shí qiāng dí yuàn,qīng gē yàn chù shǔ xián gāo。
Wàn lǐ fēn fēi liǎng háng lèi,mǎn jiāng hán yǔ zhèng xiāo sāo。

注释

  1. 吴秀才:名不详的科举士子
  2. 池妓:池州歌妓
  3. 羌笛:西北少数民族乐器
  4. 蜀弦:蜀地制作的琴弦(代指琴)
  5. 萧骚:风雨凄凉声

译文

红烛将尽时羌笛声起哀怨,
清歌哽咽处蜀琴音调转高。
万里分离相对垂落两行泪,
满江寒雨正奏响凄凉曲调。

背景

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杜牧43岁任池州刺史时。目睹士子与歌妓离别场景,反映晚唐士妓交往的社会风貌。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音乐叙事:笛怨/琴高的声景构建
  • 数字对照:”万里”与”两行”的张力
  • 环境烘托:寒雨强化离别氛围
  • 通感运用:视觉(泪)与听觉(雨)交融
  1. 思想内涵:
  • 社会观:对士妓情谊的客观记录
  • 情感观:对底层女性命运的同情
  • 音乐观:不同乐器的情感表达
  • 审美观:悲凉美的极致呈现

评价

  1.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
    “‘满江寒雨’四字,写尽天涯别恨。”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二十八字,一部《青楼离别志》。”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得白傅(白居易)神髓。”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