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拼音

Pí pá qǐ wǔ huàn xīn shēng,zǒng shì guān shān jiù bié qíng。
Liáo luàn biān chóu tīng bù jìn,gāo gāo qiū yuè zhào cháng chéng。

注释

  1. 换新声:更换新的曲调
  2. 关山:指《关山月》乐府曲
  3. 撩乱:纷乱
  4. 边愁:戍边者的愁绪
  5. 听不尽:听不够/听不完(双重含义)

译文

琵琶伴着舞蹈换了新曲调,
却总离不开关山离别的旧情。
纷乱的边愁怎么也听不尽,
只有高高的秋月照耀着长城。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前后,王昌龄西北边塞之行期间。通过军营乐舞场景,揭示戍边将士无法排遣的深层乡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声景对立:新声(变)与旧情(不变)的矛盾
  • 通感运用:”听”愁的听觉视觉化
  • 空间定格:月照长城的永恒意象
  • 留白手法:”不尽”的无限愁绪
  1. 思想内涵:
  • 音乐观:艺术慰藉的局限性
  • 时间观:循环往复的战争记忆
  • 空间观:长城作为家国符号
  • 情感观:集体无意识的边塞创伤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诗薮》:
    “‘听不尽’三字,边愁具象化矣。”
  2.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
    “末句忽然掷笔,如孤月凌空。”
  3. 近代林庚《唐诗综论》:
    “盛唐边塞诗中最克制的深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