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拼音
Guān chéng yú yè zǎo shū huáng,rì mù yún shā gǔ zhàn chǎng。
Biǎo qǐng huí jūn yǎn chén gǔ,mò jiào bīng shì kū lóng huāng。
注释
- 关城:边关城池
- 榆叶疏黄:榆树叶稀疏枯黄(暗示秋季)
- 云沙:如云的沙尘
- 表请:上表请求
- 掩尘骨:安葬阵亡将士遗骨
- 龙荒:北方荒漠(典出《汉书》)
译文
边关榆树叶早已枯黄飘落,
日暮时分云沙笼罩古战场。
上表请求撤军安葬将士遗骨,
莫让士兵在荒漠痛哭哀伤。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前后,王昌龄游历河陇边塞时。针对当时唐军与吐蕃的拉锯战,表达对阵亡将士的人道主义关怀。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对比:榆叶(生命)与尘骨(死亡)
- 时空压缩:早秋→日暮的时间加速感
- 用典自然:”龙荒”的历史厚重感
- 政论色彩:”表请”的奏章文体移植
- 思想内涵:
- 战争观:反对无谓的消耗战
- 生命观:对普通士兵的深切悲悯
- 历史观:古战场的永恒警示
- 价值观:军事行动的人道底线
评价
-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掩尘骨’三字,字字血泪。”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仁者之言,胜千篇《吊古战场文》。” -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
“盛唐边塞诗中最具现代战争伦理的作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