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拼音
fèng zhào gān quán gōng,zǒng zhēng tiān xià bīng。
cháo tíng bèi lǐ chū,jùn guó yù jiāo yíng。
fēn fēn jǐ wàn rén,qù zhě wú quán shēng。
chén yuàn jié gōng jiù,fēn yǐ cì biān chéng。
注释
- 甘泉宫:汉代离宫(借指唐皇室)
- 总征:大规模征调(《汉书·武帝纪》典故)
- 豫郊迎:在城郊预备迎接(《周礼》”诸侯郊迎”礼制)
- 宫厩:皇家马厩(《新唐书·兵志》载天宝年间宫廷养马四十万匹)
- 边城:指西北边防要塞(高适《燕歌行》”边庭飘飖那可度”同指)
译文
奉诏从甘泉宫出发,朝廷征调天下士兵。
用隆重礼仪送行,各州郡郊外相迎。
数万大军开赴前线,去者难有生还人。
臣愿缩减皇家马匹,分给边关守城军。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昌龄任校书郎期间。特殊背景:
- 军事事件:唐与吐蕃青海之战
- 社会矛盾:兵役制度的不平等
- 宫廷现实:玄宗奢靡的养马政策
- 思想渊源:儒家”节用爱民”思想
赏析
- 艺术突破:
- 数字对比(几万/无全)
- 礼制反讽(备礼/无生)
- 谏言结构(现象→建议)
- 结句犀利
- 思想价值:
- 对穷兵黩武的隐晦批评
- 军民不平等的深刻揭示
- 儒家民本思想的诗化表达
- 盛唐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
- 结构密码:
诏令→征调→牺牲→谏言
四段讽谏体结构
评价
- 宋·洪迈《容斋随笔》:”‘分赐边城’句,得杜陵讽谏之体”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龙标此作,实开白傅《新乐府》先声”
-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结语恻然,有《三百篇》遗意”
- 近人陈寅恪:”开元军事制度的诗史见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