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拼音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 shān,gū chéng yáo wàng yù mén guān。
Huáng shā bǎi zhàn chuān jīn jiǎ,bù pò lóu lán zhōng bù huán。
注释
- 青海:青海湖(唐与吐蕃争夺地)
- 长云:连绵战云
- 雪山:祁连山
- 玉门关:河西走廊西端要塞
- 穿金甲:磨穿金属铠甲
- 楼兰:西域古国(代指吐蕃)
译文
青海湖上战云遮暗雪山,
孤城远眺着玉门雄关。
黄沙中身经百战磨穿铁甲,
不灭敌军誓不回还。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年)前后,王昌龄亲历河陇战事时。反映唐军与吐蕃在青海、河西走廊的长期拉锯战,塑造盛唐将士的集体英雄形象。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构图: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的广角镜头
- 色彩对比:暗云/白雪/黄沙/金甲的视觉冲击
- 数字强化:”百战”的战争残酷性
- 誓言结句:斩钉截铁的集体宣言
- 思想内涵:
- 英雄观:军人荣誉高于生命
- 空间观:西北战场的战略纵深
- 时间观:战争持久性的清醒认知
- 审美观:悲壮与豪迈的辩证统一
评价
-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
“盛唐气象,此诗可证。” - 明代李攀龙《唐诗选》:
“末二句,千年边塞诗眼。” -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
“如钲鼓齐鸣,壮士色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