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拼音
biān tóu hé cǎn cǎn,yǐ zàng huò jiāng jūn。
bù qǔ jiē xiāng diào,yàn nán dài běi wén。
gōng xūn duō bèi chù,bīng mǎ yì xún fēn。
gèng qiǎn huáng lóng shù,wéi dāng kū sāi yún。
注释
- 霍将军:借指战死边关的将领(典出《汉书·霍去病传》)
-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此处指阵亡将士旧部)
- 燕南代北:泛指北方边塞地区(今河北、山西北部)
- 黄龙戍:唐代东北要塞(今辽宁朝阳)
- 塞云:边塞风云(象征戍边将士的悲愤)
译文
边关景象何等凄惨,刚刚埋葬了霍将军。
旧部将士都来吊唁,消息传遍燕南代北。
功勋卓著反遭贬黜,兵马随即被瓜分。
更被调往黄龙戍边,只能对着塞云痛哭。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后期(约738-740年),反映:
- 政治背景:玄宗后期边将倾轧
- 军事制度:府兵制瓦解的弊端
- 历史典故:霍去病”匈奴未灭”的悲壮
- 诗人经历:王昌龄被贬岭南前的忧愤
赏析
- 艺术突破:
- 今古互文(霍将军/当代将)
- 空间辐射(边头→燕代→黄龙)
- 情感递进(吊唁→分兵→痛哭)
- 结句空茫
- 思想价值:
- 对赏罚不公的尖锐揭露
- 对将士命运的深刻同情
- 盛唐军事危机的文学预警
- 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体现
- 结构密码:
惨象→哀悼→不公→结局
四重悲剧结构
评价
-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哭塞云’三字,写尽边将冤屈”
-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末句无言之痛,甚于《吊古战场文》”
- 清·吴乔《围炉诗话》:”王龙标’功勋黜’之叹,李西涯《花将军歌》所本”
- 近人傅璇琮:”开元盛世下的军事隐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