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杜甫

lǐ sī mǎ qiáo le chéng gāo shǐ jūn zì chéng dū huí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xiàng lái jiāng shàng shǒu fēn fēn, sān rì chéng gōng shì chū qún.
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
yǐ chuán tóng zǐ qí qīng zhú, zǒng nǐ qiáo dōng dài shǐ jūn.
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介绍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调刻画了司马桥等待高送仁回来的情景。通过一些明显的细节描写,如江上的船只和司马桥在东边的桥头等待,诗人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如画的场景。此外,诗中采用了反复的祈使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整篇诗感受到一种紧迫感和期待的氛围。

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对重要使命的重视和期待的心情,也展现了抒发对重大使命的支持和关注的态度。杜甫以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情感。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