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五首·其五

王昌龄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拼音

Cháng xìn gōng zhōng qiū yuè míng,zhāo yáng diàn xià dǎo yī shēng。
Bái lù táng zhōng xì cǎo jì,hóng luó zhàng lǐ bù shèng qíng。

注释

  1. 长信宫:汉代太后居所(喻冷宫)
  2. 昭阳殿:汉代宠妃居所(喻得宠处)
  3. 白露堂:长信宫建筑(露水暗示冷落)
  4. 红罗帐:昭阳殿寝具(色彩象征恩宠)
  5. 不胜情:情感难以承受

译文

长信宫中秋月凄清,
昭阳殿传来捣衣声。
白露堂前细草留痕,
红罗帐里情思难平。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王昌龄任江宁丞时。作为组诗终章,通过双宫对比,完成对唐代后宫”冰火两重天”的终极写照。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对仗:长信宫(冷)vs昭阳殿(热)
  • 色彩对立:白露(冷色)vs红罗(暖色)
  • 声景反衬:捣衣声(闹)vs秋月(静)
  • 隐喻系统:草迹(时间痕迹)/帐情(欲望)
  1. 思想内涵:
  • 制度批判:后宫等级的人性压抑
  • 空间政治:建筑布局的权力编码
  • 感官政治:色彩温度的情感操控
  • 终极关怀:对制度性伤害的揭示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不胜情’三字,血泪写成。”
  2.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二十八字,一部《后宫地理志》。”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如裂帛,余响不绝。”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