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官游招隐寺

王昌龄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拼音

shān guǎn rén yǐ kōng,qīng luó huàn fēng yǔ。
zì cóng yǒng míng shì,yuè xiàng lóng gōng tǔ。
záo jǐng cháng yōu quán,bái yún jīn rú gǔ。
yìng zhēn zuò sōng bǎi,xī zhàng guà chuāng hù。
kǒu yún qī shí yú,néng jiù zhū yǒu kǔ。
huí zhǐ yán shù huā,rú wén dào chǎng gǔ。
jīn sè shēn huài miè,zhēn rú xìng wú zhǔ。
liáo yǒu tóng yī xīn,qīng guāng qiǎn shuí qǔ。

注释

  1. 招隐寺:镇江著名古刹(始建于南朝刘宋永明年间)
  2. 永明世:指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年),佛教兴盛期
  3. 龙宫:佛经中龙王居所(《法华经》有龙女成佛典故)
  4. 应真:阿罗汉的意译(指已证果位的高僧)
  5. 真如:佛教术语,指永恒不变的真理(《大乘起信论》核心概念)
  6. 清光:既指月光,也喻佛法智慧(《维摩诘经》”智度无极”意象)

译文

山间馆舍人迹已空,青萝藤蔓历经风雨。
自从永明盛世以来,明月依旧照映龙宫。
凿井涌出幽深泉水,白云飘荡古今相同。
得道高僧松柏端坐,锡杖闲挂禅房窗户。
自言七十余年修行,能救众生诸般痛苦。
回指岩间树上花朵,似闻当年道场钟鼓。
金色佛身终会坏灭,真如佛性本无主宰。
同游僚友同心感悟,这轮清辉谁能撷取?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王昌龄任江宁丞期间游历镇江时。诗中包含:

  1. 历史维度:南朝佛教鼎盛期的追忆
  2. 地理特征:招隐寺”戴颙隐居-昭明读书”的文化层积
  3. 宗教思想:大乘佛教”性空幻有”的哲学思考
  4. 宦游心态:盛唐官员的精神困境与解脱

赏析

  1. 艺术突破:
  • 时空叠印(永明月/今古云)
  • 声色交响(道场鼓/岩树花)
  • 禅意意象(锡杖/真如)
  • 结句悬问
  1. 思想脉络:
    古寺荒寂→历史追溯→高僧点化→哲理顿悟
    四重认知升华
  2. 佛教元素解析:
  • “金色身坏灭”:体现《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真如性无主”:契合《坛经》”本来无一物”
  • “救诸有苦”:彰显菩萨道精神

评价

  1.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白云今如古’五字,写尽招隐神韵”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龙标此作,可配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3.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末句禅问,得羚羊挂角之妙”
  4. 近人汤用彤:”盛唐士大夫佛教观的诗意呈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