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拼音

Liú mǎ xīn kuà bái yù ān,zhàn bà shā chǎng yuè sè hán。
Chéng tóu tiě gǔ shēng yóu zhèn,xiá lǐ jīn dāo xuè wèi gān。

注释

  1. 骝马:黑鬃红马(良驹)
  2. 白玉鞍:白玉装饰的马鞍
  3. 铁鼓:战鼓
  4. 金刀:精制战刀
  5. 血未干:暗示刚结束激战

译文

骏马新配白玉鞍,
战后沙场月色寒。
城头战鼓声仍在震响,
鞘中宝刀血迹尚未干。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与《出塞·其一》为同期作品。通过战后瞬间的特写,展现盛唐边塞战争的惨烈与将士的英勇。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听通感:鼓声(听觉)与血刀(视觉)的战场余韵
  • 细节特写:”血未干”的震撼效果
  • 色彩对照:白玉鞍(冷色)与鲜血(暖色)
  • 时间定格:战后瞬间的永恒感
  1. 思想内涵:
  • 战争观:客观呈现战争残酷
  • 英雄观:对将士勇武的礼赞
  • 审美观:暴力美学的诗意表达
  • 时间观:战斗激情的延续性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诗薮》:
    “‘血未干’三字,力透纸背。”
  2.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
    “二十八字,一部《沙场战后记》。”
  3. 近代林庚《唐诗综论》:
    “盛唐边塞诗中最具现场感的杰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