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曲二首·其一

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拼音

Bái mǎ jīn ān cóng wǔ huáng,jīng qí shí wàn sù cháng yáng。
Lóu tóu shào fù míng zhēng zuò,yáo jiàn fēi chén rù jiàn zhāng。

注释

  1. 青楼曲:乐府新题(非指妓院)
  2. 武皇:汉武帝(借指唐玄宗)
  3. 长杨:汉宫名(借指唐宫)
  4. 建章:汉宫名(借指唐宫)
  5. 鸣筝:弹奏古筝

译文

白马金鞍随侍武帝出征,
十万旌旗驻扎长杨宫。
楼头少妇闲坐弹古筝,
遥见车马飞尘入建章。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昌龄进士及第后任校书郎时。借汉代宫廷场景,反映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生活状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双重视角:军队(动)与少妇(静)的对照
  • 空间并置:长杨宫(外)与建章宫(内)
  • 色彩运用:白马/金鞍/旌旗的华丽感
  • 声音描写:筝声的听觉暗示
  1. 思想内涵:
  • 女性观:贵族妇女的悠闲生活
  • 权力观:皇权仪仗的威严展示
  • 空间观:宫廷内外的等级差异
  • 审美观:盛唐气象的具象化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飞尘’二字,写尽皇家气象。”
  2.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二十八字,一部《开元全盛图》。”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如画,余韵悠长。”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