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拼音
chǔ kè zuì gū zhōu,yuè shuǐ jiāng yǐn zhào。
shān wéi liǎng xiāng biè,yuè dài qiān lǐ mào。
jī qiǎn tóng zēng lún,pì yōu wén hǔ bào。
guì lín hán sè zài,kǔ jié zhī suǒ xiào。
注释
- 楚客:诗人自指(王昌龄时任龙标尉,属楚地)
- 越水:岭南水系(《史记·南越列传》载”处近海”)
- 缯纶:渔网与钓线(《庄子·渔父》意象)
- 虎豹:实指岭南猛兽,暗喻政治险恶(《楚辞·九章》)
- 苦节:坚守节操(反用《周易》”苦节不可贞”)
译文
楚地逐客醉卧孤舟,岭南之水引船远行。
青山见证两乡离别,明月寄托千里相思。
贬谪生涯如渔父漂泊,幽僻之地时闻虎豹啸鸣。
桂林的凛冽寒气长存,你必以苦守节操为志。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年)冬,反映:
- 地理特征:湘漓水系与岭南气候
- 历史事件:开元后期贬官潮
- 心理困境:双重贬谪者的视角
- 思想传统:儒家”岁寒后凋”精神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系统(孤舟/越水/虎豹/寒色)
- 时空结构(现时别离→未来坚守)
- 声韵效果(”棹/貌/豹/效”的仄韵收束)
- 思想脉络:
醉别麻痹→山水移情→闻豹惊惧→苦节明志
四重心理演进 - 经典化意象:
- “衡阳雁”的缺席书写
- “桂林寒色”的气候符号
- “缯纶”的渔隐隐喻
评价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苦节’句翻用经义,见龙标骨鲠”
-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结句斩截,得《易》之’贞’义”
- 近人闻一多:”盛唐贬谪诗向中唐过渡的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