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磬老人

王昌龄

双峰褐衣久,一磬白眉长。
谁识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拼音

shuāng fēng hè yī jiǔ,yī qìng bái méi cháng。
shuí shí yě rén yì,tú kàn chūn cǎo fāng。

注释

  1. 击磬老人:山中隐士(《论语》”荷蒉而过孔氏之门”典故)
  2. 双峰:或指庐山双剑峰(王昌龄曾游历江西)
  3. 褐衣:粗布衣(《诗经·豳风》”无衣无褐”意象)
  4. 白眉:长寿象征(《抱朴子》”老子黄眉,彭祖白眉”)
  5. 野人:山野隐者(《孟子》”无君子莫治野人”反用)

译文

双峰下褐衣修行已久,一柄磬伴白眉生长。
谁能领会山野真意?徒见春草年年芬芳。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反映:

  1. 社会现象:盛唐隐逸风气
  2. 宗教背景:道教磬修的流行
  3. 地理特征:江南山寺景观
  4. 思想倾向:对”大隐”境界的追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数字对仗(双峰/一磬)
  • 色彩对照(褐衣/白眉)
  • 时空压缩(久修/春草)
  • 结句反诘
  1. 思想维度:
  • 隐士形象的符号化塑造
  • 世俗认知的局限性批判
  • 自然永恒的人生参照
  • 盛唐隐逸诗的新变
  1. 结构分析:
    隐者画像→世俗误读
    双层对比结构

评价

  1.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白眉长’三字,写尽方外风神”
  2. 明·陆时雍《唐诗镜》:”结句质而婉,类《古诗十九首》”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十字中见真隐境界”
  4. 近人闻一多:”盛唐隐逸诗的微型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