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王昌龄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拼音

xiān rén qí bái lù,fà duǎn ěr hé cháng。
shí yú cǎi chāng pú,hū jiàn sōng zhī yáng。
qǐ shǒu qiú dān jīng,nǎi chū huái zhōng fāng。
pī lǐao bù wù,guī lái wèn jī kāng。
jiē yú wú dào gǔ,fà wǒ rù tài háng。

注释

  1.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所著道教经典(融合易学、黄老、炉火之术)
  2. 白鹿:道教仙兽(《列仙传》载”王子乔乘白鹤,葛由骑白羊”)
  3. 嵩之阳:嵩山南麓(唐代道教重要修行地,《道藏》载”嵩岳为神仙窟宅”)
  4. 怀中方:贴身珍藏的丹经(《云笈七签》载”真经须怀之”)
  5. 太行:太行山脉(唐代道教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载”王屋山在太行南”)

译文

仙人骑着白鹿降临,短发垂耳何其修长。
我正采摘菖蒲仙草,忽见他在嵩山南冈。
叩首求得丹经秘要,他从怀中取出典藏。
研读许久不能参悟,归来欲问嵇康解详。
可叹我无修道根骨,仙人指引我入太行。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反映:

  1. 宗教背景:外丹术鼎盛期的求仙风尚
  2. 地理坐标:嵩山至太行的道教圣地链
  3. 历史人物:嵇康在唐代的丹道影响
  4. 文人困境:士人”学仙不成”的普遍焦虑

赏析

  1. 艺术突破:
  • 仙俗对比(发短/耳长)
  • 空间跳跃(嵩山→太行)
  • 经典互文(参同契/养生论)
  • 结句启悟
  1. 修道叙事:
    遇仙→求经→困惑→求解→指引
    五幕戏剧性结构
  2. 道教意象系统:
  • “白鹿”的仙界坐骑
  • “菖蒲”的服食传统
  • “太行”的洞天指向

评价

  1. 宋·张伯端《悟真篇》:”‘无道骨’之叹,后世学仙者同悲”
  2. 明·胡应麟《诗薮》:”结句’入太行’,得悬解之妙”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龙标自道其学仙始末,质而实绮”
  4. 近人陈寅恪:”唐代士人问道困境的诗史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