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王昌龄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拼音

wù tīng bái tóu yín,rén jiān yì yōu yuàn。
ruò fēi cāng làng zǐ,ān dé cóng suǒ yuàn。
běi shàng tài háng shān,lín fēng yuè chuī wàn。
cháng yún shù qiān lǐ,shū hū huán fū cùn。
guān qí wēi miè shí,jīng yì mò néng lùn。
bǎi nián bù róng xī,shì chù shēng yì màn。
shǐ wù hǎi shàng rén,cí jūn yǒng fēi dùn。

注释

  1. 白头吟:卓文君哀叹被弃之诗(《西京杂记》载)
  2. 沧浪子:高洁隐士(《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
  3. 吹万:自然造化(《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
  4. 肤寸:极短长度(《公羊传》”肤寸而合”)
  5. 海上人:仙人(《列子·黄帝》”海上有沤鸟者”)

译文

莫听那《白头吟》曲,人间本多忧怨。
若非沧浪高洁之士,怎能遂心如愿。
北登太行山顶,迎风观造化万千。
长云舒展数千里,转瞬收缩成寸片。
细察其生灭变化,精微真意不可言。
百年光阴不停歇,此处生机正蔓延。
方悟海上仙真意,辞别尘世永飞远。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反映:

  1. 地理特征:太行山作为道教洞天
  2. 思想转型:从儒家忧患到道家超脱
  3. 天文观测:盛唐云气占候之术
  4. 文学传统:游仙诗的哲理化倾向

赏析

  1. 艺术突破:
  • 时空缩放(千里云→肤寸)
  • 动静相生(云卷云舒)
  • 哲理具象(吹万→飞遁)
  • 结句升华
  1. 悟道历程:
    避怨→登山→观云→体道→悟仙
    五重认知飞跃
  2. 核心意象:
  • “长云”的变幻无常
  • “吹万”的造化伟力
  • “飞遁”的终极解脱

评价

  1. 宋·严羽《沧浪诗话》:”‘观云’四句,得齐物之旨”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龙标此作,可续《远游》”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结句即庄生’逍遥游’境”
  4. 近人闻一多:”盛唐自然哲学的诗歌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