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拼音

huá xuān ǎi ǎi tā nián dào,mián zhú tíng tíng chū xiàn gāo。
jiāng shàng shè qián wú cǐ wù,xìng fēn cāng cuì fú bō tāo。

注释

  1. 华轩:华丽的车驾,指韦明府
  2. 蔼蔼:众多的样子
  3. 绵竹:竹的一种,产于四川绵竹县
  4. 亭亭:挺拔直立的样子
  5. 出县高:高出县衙
  6. 苍翠:青翠的竹色
  7. 拂波涛:竹影拂动江波

译文

记得往年您华美的车驾来访,
那挺拔的绵竹高过县衙围墙。
如今我江边草堂前没有此物,
望能分得几株翠竹拂动波光。

背景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杜甫50岁寓居成都草堂时。韦续时任绵竹县令(明府),杜甫曾在其县衙见过绵竹,故写诗索求。这组诗共三首,此为其二,展现杜甫与地方官员的诗文交往。

赏析

  1. 结构特点:
  • 前二句回忆:华轩访竹(动态)
  • 后二句现状:草堂求竹(静态)
  • 空间转换:县衙→江畔
  1. 艺术手法:
  • “蔼蔼”与”亭亭”叠词对仗
  • “出县高”的夸张写法
  • “拂波涛”的拟人化描写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比显露出对绵竹的喜爱
  • “幸分”二字体现诗人谦逊态度
  • 结句暗含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评价

  1. 宋代黄鹤:”杜公乞物诗,皆风雅有道,不卑不亢”(《杜诗补注》)
  2. 明代王嗣奭:”‘拂波涛’三字,写尽竹韵水情”(《杜臆》)
  3. 清代浦起龙:”索物诗如此风调,他人难及”(《读杜心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