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 wéi èr míng fǔ xù chù mì mián zhú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huá xuān ǎi ǎi tā nián dào, mián zhú tíng tíng chū xiàn gāo.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jiāng shàng shě qián wú cǐ wù, xìng fēn cāng cuì fú bō tāo.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介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韦二明府处的美景,表现了对竹林扎根在县城高处的赞美之情。诗人以华轩蔼蔼和绵竹亭亭来形容韦明府的住处,这些形容词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诗人提到他是在韦明府之前从未见过如此的美景,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欣赏和喜爱之情。诗中的绵竹植物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繁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示。整首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景,展现了杜甫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