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拼音
Bái huā yuán tóu wàng jīng shī,huáng hé shuǐ liú wú jìn shí。
Qióng qiū kuàng yě xíng rén jué,mǎ shǒu dōng lái zhī shì shuí?
注释
- 白花原:具体地点不详(疑为西北高原)
- 京师:长安
- 穷秋:深秋
- 旷野:空旷原野
- 马首东来:从东方来的骑马者
译文
白花原上遥望长安,
黄河水流永无止息。
深秋旷野行人绝迹,
东方来骑知是何人?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西北边塞之行期间。通过荒原眺望的孤寂场景,抒发羁旅边塞的苍茫情怀。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对峙:高原(静)vs黄河(动)
- 设问手法:”知是谁”的悬疑效果
- 季节渲染:”穷秋”的肃杀氛围
- 视觉聚焦:从广角(原野)到特写(马首)
- 思想内涵:
- 羁旅观:边塞行役的孤独体验
- 时空观: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对照
- 存在观:个体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
- 审美观:荒寒之美的发现与创造
评价
-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
“‘知是谁’三字,写尽天涯孤客心。” -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二十八字,一部《边塞羁旅志》。” -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结句如孤雁掠空,余响不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