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法师东斋

王昌龄

筑室在人境,遂得真隐情。
春尽草木变,雨来池馆清。
琴书全雅道,视听已无生。
闭户脱三界,白云自虚盈。

拼音

zhù shì zài rén jìng,suì dé zhēn yǐn qíng。
chūn jìn cǎo mù biàn,yǔ lái chí guǎn qīng。
qín shū quán yǎ dào,shì tīng yǐ wú shēng。
bì hù tuō sān jiè,bái yún zì xū yíng。

注释

  1. 静法师:唐代高僧(《宋高僧传》载其”精修禅观”)
  2. 虚盈:佛教”色空”观(《般若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长阿含经》义)
  4. 无生:涅槃境界(《大智度论》”无生法忍”)

译文

精舍筑在红尘里,反得真隐妙趣深。
春暮草木自荣谢,雨落池馆更澄明。
琴书俱含大雅道,耳目已入无生境。
闭门超脱三界外,白云聚散本虚盈。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反映:

  1. 佛教中国化:禅宗”不离世间觉”思想
  2. 建筑美学:唐代禅房”市隐”特征
  3. 气象观测:终南山云气变化规律
  4. 文人参禅:士大夫”居士佛教”现象

赏析

  1. 艺术突破:
  • 矛盾修辞(人境/真隐)
  • 气象隐喻(草木变/白云盈)
  • 感官超越(视听/无生)
  • 结句证道
  1. 禅悟次第:
    空间选择→时节感悟→艺术修持→宗教解脱
    四重修行境界
  2. 核心意象系统:
  • “池馆清”的明心见性
  • “琴书”的文化般若
  • “白云”的禅机示现

评价

  1.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白云虚盈’句,可入祖师公案”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结句即惠能’本来无一物’意”
  3. 清·王士禛《渔洋诗话》:”龙标此作,得王右丞三昧”
  4. 近人汤用彤:”盛唐佛教中国化的诗性呈现”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