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拼音
Gū zhōu wēi yuè duì fēng lín,fēn fù míng zhēng yǔ kè xīn。
Lǐng sè qiān chóng wàn chóng yǔ,duàn xián shōu yǔ lèi hén shēn。
注释
- 流人:流落他乡之人
- 水调子:南朝乐府曲调(多述离愁)
- 分付:托付、寄托
- 鸣筝:弹奏古筝
- 断弦:琴弦断裂(喻情感迸发)
译文
孤舟微月映照枫林,
将离愁托付筝声与客心。
山岭仿佛笼罩千重雨,
弦断声停泪痕已深。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五载(746年),王昌龄贬赴龙标途中。通过听流民演奏南朝旧曲,抒发自身迁谪之痛与乱世飘零之感。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通感:微月(视觉)→筝声(听觉)→泪痕(触觉)
- 意象叠加:孤舟/微月/枫林/岭雨的愁绪累积
- 留白手法:”断弦”后的情感余响
- 双关修辞:”分付”既指托付筝曲,亦指命运安排
- 思想内涵:
- 羁旅观:士人流放的生存困境
- 音乐观:艺术对苦难的救赎功能
- 历史观:对南朝兴亡的当代映照
- 审美观:破碎之美的深刻表达
评价
-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
“‘泪痕深’三字,写尽天涯沦落人。” -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二十八字,一部《乱世飘零史》。”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如冰弦乍裂,哀彻心魂。”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