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王昌龄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为触藩羱。
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拼音

hé běn zhì luò yáng,zhàng cè yóu běi mén。
tiān xià jìn bīng jiǎ,chái láng mǎn zhōng yuán。
míng yí fāng gòu huàn,gù wǒ tú bēng bēn。
zì cán fēi bó cái,wù méng guó shì ēn。
wèi zhòng rèn yì zhòng,shí wēi zhì mí dūn。
xī běi wèi jí zhōng,dōng nán bù kě tūn。
jìn zé chǐ bǎo gōng,tuì wéi chù fān yuán。
tàn xī sōng shān lǎo,ér hòu zhī qí zūn。

注释

  1. 荷畚:背负土筐(《列子》”荷畚之子”)
  2. 明夷:《周易》卦名(喻贤人遭难)
  3. 触藩羱:公羊角缠篱笆(《周易》”羝羊触藩”)
  4. 嵩山老:指许由(《高士传》载其隐居嵩山)

译文

负筐来到洛阳城,拄杖漫游北门边。
天下尽是兵戈乱,豺狼遍布中原地。
贤者正当遭劫难,看我独自苦奔忙。
自愧才疏学又浅,误蒙国士恩遇深。
位高责任更重大,时局危殆志愈坚。
西北战事尚未了,东南又难被吞并。
进取恐有贪生耻,退避如同羊触藩。
慨叹嵩山许由老,而今方知其尊贤。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九载(750年),反映:

  1. 政治现实:安史之乱前夕的动荡
  2. 历史典故:许由洗耳的隐逸传统
  3. 思想困境:士人进退维谷的处境
  4. 地理坐标:洛阳城的战略地位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现实/许由)
  • 进退两难(羝羊触藩)
  • 用典密集(明夷/嵩山老)
  • 结句警醒
  1. 思想结构:
    现实描写→自我反思→困境分析→历史参照
    四重咏史维度
  2. 核心意象:
  • “兵甲豺狼”的乱世符号
  • “触藩羱”的困境象征
  • “嵩山老”的高士标杆

评价

  1. 宋·洪迈《容斋随笔》:”‘羝羊触藩’之喻,切中唐室将乱之象”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四句即少陵’安危大臣在’意”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龙标此作,可续《咏怀》”
  4. 近人陈寅恪:”天宝末年士人心理的诗史记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